1995年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异源细胞质粗山羊草小麦新种质的创造及利用
内容摘要: 00多年来,小麦新品种都是通过细胞核基因重组或突变育成的。70年代始,国内外学者尝试通过核置换的方法获得异源细胞质小麦,利用细胞质和细胞核互作优势创造新品种。从1980年起,我们用具有D型细胞质的二倍体粗山羊草(Ae.sq......
内容摘要: 00多年来,小麦新品种都是通过细胞核基因重组或突变育成的。70年代始,国内外学者尝试通过核置换的方法获得异源细胞质小麦,利用细胞质和细胞核互作优势创造新品种。从1980年起,我们用具有D型细胞质的二倍体粗山羊草(Ae.sq......
内容摘要: 50年来,各方面的论证说明粳型稻种是起源于陆稻。主持人俞履圻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北碚专门研究西南各省的地方稻种,于1944年发表“西南各省之粳稻”一文,说明湖南、四川是籼稻区域,粳稻少。种粳稻品种最多的是云南。云南思(茅......
内容摘要: 本研究对60291份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和部分育成品种进行了抗旱(涝)特性鉴定及其应用的研究。取得如下进展:(1)首次摸清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涝)特性的现状、地理分布和利用情况。明确了山西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抗旱......
内容摘要: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中含有大量有益基因,将近缘植物和小麦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即育成小麦与草的双二倍体,是将草的有益基因导入小麦的桥梁。选育双二倍体的方法一般是将小麦与草杂交,F1经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种子,一......
内容摘要: 本项研究目的是为妥善保存丰富多采的种质资源,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改善我国传统的保存方法、技术,使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向现代化迈进。组织了全国11个单位,分四大方面,分工协作。取得主要成果:(1)建立了薯类作物种质资源试管......
内容摘要: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拥有141种作物、27万份种质信息、1259万个数据项、590兆字节,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农作物种质信息系统之一,信息量在世界上仅少于美国。该系统可为作物育种、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提供所需的种......
内容摘要: 全国大区级小麦良种区域试验,着重在沟通省、市际良种,避免地区局限性,充分发挥良种的经济效益,并为品种区划以及区域试验点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搞好试验工作,自1981年以来,在组织形式、工作方法与试验技术上作了以下一系列......
内容摘要: 1981—1984年,组成由20多个专业65名科研人员参加的考察队,克服缺氧、路险、语言不通等种种困难,走遍了所有69个县的2450个村(队),行程近25万公里,收集了30多种作物的地方品种、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资源147......
11月16日,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一行到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所访问,双方就推进中马农业技术创新、品种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所长周文彬、副所长王文生出席会议。 周文彬介绍了在部、院党组领导下开展的中非农业科技......
12月3日上午,从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获悉,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院士荣获202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据悉,本年度共有56位科技工作者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相关奖项。 钱前院士,长期从事作物种质遗传资源学......